漢沽鹽場置場1100年慶典圓滿舉行
蘆花飄香千年鹽韻,漢鹽傳承百味匠心。11月6日,天津長蘆漢沽鹽場有限責任公司置場1100年慶典大會在天津長蘆海鹽文化旅游區隆重舉辦。
中國鹽業協會黨支部書記、執行理事長王小青,商務部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劉洋,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常務副會長、中尼經濟協調辦公室主任、歐洲對華關系促進會執行主席、工信部華盛綠色工業基金會執行會長李洪彥,濱海新區區委常委、宣傳部部長徐恒,濱海新區區委常委、街鎮工委書記王雪冬,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產業處處長齊志偉,天津渤?;ぜ瘓F黨委副書記、總經理田云生,建設銀行天津分行副行長李天寧,天津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、校長路福平,廣鹽集團副總經理李一鳴,國投北疆電廠黨委書記、總經理蘇大鵬等來自國家、地方行業協會、地方政府、科研院校、銀行系統、文化團體、合作單位的領導嘉賓,以及人民網、中國日報、新華網、中國化工報、天津日報、天津電視臺等主流媒體代表,漢沽鹽場黨委書記、董事長魏立營,黨委副書記、總經理王勇,黨委副書記、工會主席張士勇,紀委書記張海樂,副總經理崔會達、邱煒,總會計師趙璇,副總經理魏智慧、劉山出席慶典大會。
自公元925年蘆臺場(漢沽鹽場前身)立灶煮鹽始,漢沽鹽場便與“鹽”結下不解之緣。歷經明清貢鹽產地的輝煌、近代工業革新的探索,如今已發展成為集海鹽生產、鹽化工、生態養殖、文工旅融合、新能源開發于一體的現代化企業,作為國家001號食用鹽定點生產單位,“蘆花”牌食用鹽風靡海內外,“漢鹽海澤”水產品走進尋常百姓家,天津長蘆海鹽文化旅游區更成為“工業+生態+文化”融合發展的典范,始終守護民生“鹽罐子”,扛起區域經濟發展“主力軍”擔當。
上午9時30分,慶典大會在非遺傳統技藝“飛镲技藝秀”的震撼表演中拉開帷幕,鏗鏘有力的镲聲與鹽田風光交相輝映,盡顯海鹽文化的獨特魅力。
王勇致歡迎辭,他回顧了漢沽鹽場從“煮海熬波”到“多元發展”的千年變遷,感謝各級領導、行業同仁與社會各界長期以來的支持與幫助,并表示漢沽鹽場將以千年慶典為新起點,堅守匠心、勇于創新,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文化傳承中續寫新輝煌。
田云生致辭
王雪冬致辭
王小青致辭
李洪彥致辭
田云生、王雪冬、王小青、李洪彥先后致辭,對漢沽鹽場千年發展成就給予高度肯定,認為漢沽鹽場不僅是鹽業歷史的“活化石”,更是新時代傳統產業創新發展的“排頭兵”,希望漢沽鹽場持續發揮產業優勢與文化優勢,為國家鹽業發展、區域經濟進步貢獻更多力量。
文化是民族的血脈,更是企業的靈魂。慶典現場,漢沽鹽場重磅發布《漢沽鹽場1100年》《漢沽鹽場故事匯編》兩部文化專著。推介官介紹,兩部著作歷時一年有余編撰完成,匯聚文史專家與漢沽鹽場工作者的集體智慧,查閱80余部史料典籍、整理1000余件老物件與老照片背后的故事。其中《漢沽鹽場1100年》以歷史時序為軸,系統梳理建場沿革、技術革新與產業發展,兼具學術性與史料價值;《漢沽鹽場故事匯編》以文化脈絡為綱,串聯鹽母傳說、鹽工飛镲、八大馇美食等鮮活內容,讓海鹽文化從口頭傳承走向文字固化。兩部著作的出版,不僅填補了漢沽鹽場千年發展史系統記載的空白,更成為傳承“堅韌、創新、奉獻”漢鹽精神的重要載體。
在產業創新與合作環節,漢沽鹽場推出漢鹽文化旅游公司“知鹽學堂”新項目及生態海鹽、即食海參、貢鹽磚等新品,展現漢沽鹽場在“鹽+文旅”“鹽+生態產品”領域的創新成果。
第九屆“蘆花海鹽杯”手機攝影大賽優秀作品展播及頒獎環節,天津市文聯副主席、天津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宋子明為獲獎選手頒獎,通過鏡頭語言,呈現鹽田生態之美與鹽工奮斗之姿,讓嘉賓直觀感受漢沽鹽場的自然與人文魅力。
“天津市文聯藝術家實踐基地”授牌儀式上,張士勇接受天津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秘書長張建鵬頒牌,共同為工業文明與文藝創作搭建融合橋梁。
此外,中沙等系列簽約儀式的舉行,標志著漢沽鹽場在產業鏈協同、對外合作上邁出新步伐,為未來發展注入新動能。
慶典期間,原創歌舞劇《镲韻紛飛》《玉砂謠》《鹽》與歌伴舞《蘆花》輪番上演,藝術化再現了鹽場的歷史變遷、鹽工的堅韌精神與鹽文化的獨特韻味。
職工們合唱《漢沽鹽場場歌》氣勢恢宏,唱出漢鹽人對千年鹽場的熱愛與對未來的憧憬。
最后,魏立營宣布漢沽鹽場置場1100年慶典禮成,全場響起熱烈掌聲,標志著這場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圓滿落幕。
千年傳承,生生不息;匠心筑夢,未來可期。此次漢沽鹽場置場1100年慶典,既是漢沽鹽場回顧歷史、致敬傳承的重要時刻,更是立足當下、邁向未來的嶄新起點。站在千年新征程上,天津長蘆漢沽鹽場將繼續以“守護民生鹽罐子、傳承千年鹽文化”為己任,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勇立潮頭,在文化傳承創新中彰顯擔當,為推動國家鹽業高質量發展、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進步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