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漢鹽化工:“開源節流”推進綠色轉型 實現環保效益雙贏
“這次改造可不是簡單的設備更新,7#漂粉精裝置蒸汽消耗直降20%,外排廢氣污染物濃度下降近40%。”6月3日上午,在江漢鹽化工漂粉精運行部巡檢室內,江漢鹽化工副總工程師兼漂粉精運行部主任涂飛向記者介紹,經過5個月的設備改造,這套裝置以全新面貌投入試運行,不僅將盤式干燥器升級為更節能的閃蒸干燥器,尾氣處理系統也換裝高效布袋式除塵裝置。
“對我們來說,排出去是污染物,收回來就是真金白銀。”涂飛算了一筆賬,以年產6000噸漂粉精計算,僅顆粒物回收一項,新設備每年就能減少產品損耗約180噸,按照當前市場價格計算,直接經濟效益超過120萬元。這還不包括廢氣處理成本。他特別強調,這套系統最大的特點是實現環保與效益的雙贏。
這一組組亮眼的數據,正是該廠綠色轉型的最佳注腳。實際上,這場“綠色革命”早有鋪墊,去年完成的9#、10#裝置干燥系統改造已初見成效,能耗降低20%。今年該廠計劃對剩余2套漂粉精生產裝置逐一進行改造,同時對全廠33個廢氣排放口采樣孔進行規范化整改,確保污染物排放監測數據更加精準可靠。 大力推進節水減排工作。一方面加強跑冒滴漏管控,消除現場“跑冒滴漏”,從源頭、技術、本質實施治理,通過應用新工藝、新材料、新技術,規范定期維修等手段,延長使用周期,降低泄漏率。2025年1-5月,共清查出各類漏點403處,完成治理376處,治漏率達到93.30﹪,使各裝置生產現場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,降低了能耗并保障設備長周期有效運行。
另一方面加快節水技術改造,目前已完成氫氣冷凝塔排水利用、溴化鋰機組冷凝水利用改造、電解裝置密封水回用改造等10個節水減排項目,這些項目實施后,每天可節水約1145方。另外,鹽硝裝置冷凝水系統改造項目正在實施中,預計2025年底改造完成,投用后每天可節水1100多方,年節約水費約90萬元。今年1至5月,與去年同期相比,該廠累計節水達54萬方。
如果說廢氣和污水治理是“節流”,那么氫能布局則是江漢鹽化工面向未來的“開源”戰略。在中央控制室,生產技術部調度長代志勇調出實時生產數據。“我們的氫氣純度達到電子級的99.9999%,過去這些氫氣除了用于合成鹽酸外,多余部分只能經過處理后排放。現在通過提純工藝改造,每年可向園區企業供應5000噸左右的高純氫氣作為清潔燃料和化工原料。” 隨著企業綠色轉型深入推進,這些原本被忽視的副產品正煥發新的價值。油田儀表及自控專家周立志重點介紹的綠電制氫項目,源自該廠2022年6月22日并網發電的11.98兆瓦綠達光伏電站、2024年4月3日并網發電的19.98兆瓦黃灣光伏電站。這些整齊排列在廠區閑置空地上的65312塊光伏板,占地約508畝,年均發電量可達5710萬千瓦時。這些綠電不僅能滿足全廠7.5%的用電需求,更重要的是為生產裝置提供清潔能源,相當于每年減少5.77萬噸碳排放。 夕陽西下,余暉中的光伏板泛著藍色的光芒,與銀光閃閃的生產裝置交相輝映,通過工藝優化,這些清潔電力正被高效利用于生產全過程。從末端治理到源頭控制,從單一環保改造到全產業鏈綠色升級,江漢鹽化工以實際行動詮釋著新發展理念,一幅傳統化工企業綠色轉型的生動圖景正緩緩展開。
